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昆明滇池污染防治研究中心
 学校首页  中心首页  机构简介  最新动态  博物馆  哲社基地  生态文明教育  服务地方  联系我们 
昆明滇池污染防治研究中心 更多>>
滇池流域生态文化博物馆参... 10-29
云知社区党支部到博物馆开... 07-02
滇池流域生态文化博物馆简介 04-17
博物馆开馆通知 04-22
《滇池》纪录片 (滇合中心... 04-19
滇池流域生态文化博物馆部... 03-22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哲社基地>>正文
基地工作简报 2011 年第 17 期
2011-11-09 00:00 科研处  科研处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滇池(湖泊)流域生态文化研究基地

工 作 简 报

2011 年第 17 总第 38 期)

基地办公室编印 二○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基地王丽萍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圆满结项

“滇池(湖泊)流域生态文化研究基地”主要研究成员、旅游学院王丽萍副教授主持研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研究”(08XMZ035)经全国哲社办评审专家评审,圆满结项,评审结果为“良好”。此项目是迄今我校第一个圆满结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课题组成员在历经2年多的研究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从项目开题、研究思路设计、提纲拟定、实地调查、资料整理到研究报告撰写,课题组成员都做到认真踏实、孜孜不倦。已撰写并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6篇,最终形成20万字的研究报告。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研究阐释了滇藏茶马古道,作为唐宋以来即形成的民间贸易通道,是联系汉、藏、傣、拉祜、哈尼、纳西、白、彝、傈僳等民族的纽带,它见证和反映了因古道而起、而兴或衰的西南边疆民族间的历史交往和彼此联系,并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凝聚和形成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存,是今天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和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然而,古道这项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具有独特文化意义的线状遗产却正遭受着自然和人为的种种破坏,导致古道四分五裂、残缺不全,无法展示和表述其遗产文化的多样性,亟待加以整体保护。同时,以“文化遗产区域化保护”为核心的世界遗产保护新思想,即“文化遗产廊道”为茶马古道摆脱重重保护危机提供了必然而适宜的选择,构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成为我国滇藏等西南省区不容忽视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战略性文化工程。该研究以“运用文化遗产廊道理念和方法对滇藏茶马古道这一跨区域大型线状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为中心,整理了在“面状”或“线状”层面上古道所集聚与展示的遗产要素,基于对其遗产整体价值的认识,进一步探讨了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内部格局、保护层次、保护项目和推进此文化遗产廊道顺利构建的保障措施,以期为我国诸多大型线形遗产保护提供经验借鉴。

此项研究成果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在学术和社会实践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 |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 | 昆明市科技局 |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 |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 云南省社科规划办 | 昆明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昆明学院 昆明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 

                         滇池流域生态文化博物馆

ICP备案号:滇ICP备15002642号-1 云教ICP备1105008号 公安备案号53019102000011